一亿年前的蜥蜴喜欢吃“麻小”
创始人
2025-01-08 14:32:58
0

辽宁省建昌县近日发现了一件特殊的标本---罕见的含甲壳类动物胃容物的矢部龙。这个发现丰富了矢部龙的捕食目标群体,对人们理解白垩纪中小型爬行动物的捕食习惯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苏珊·E·埃文斯(Susan E. Evans)等学者组成的中外研究团队于Elsevier出版集团的《白垩纪研究》发表了此次研究论文。

胃容物是非常罕见且重要的化石纪录,是了解古生物的食谱构成和习惯等食性的直接证据。

一亿年前的蜥蜴喜欢吃“麻小”

矢部龙(Yabeinosaurus)来自举世闻名的热河生物群,距今有一亿年历史,也是该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种蜥蜴,广泛分布于下白垩统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地层中。

此次研究标本发现于中国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地层,目前收藏在新近试开放的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内。通过体长和骨骼形态分析,新标本应归入未成年的强壮矢部龙,其鼻臀长为22厘米。

过往的矢部龙化石曾记录过含有鱼类残骸的胃容物,而含未消化的甲壳类动物的矢部龙化石,属首次发现。

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征集到这件标本的时候是蒙板未清修状态,胃容物是在该馆旗下的化石矿晶清修复原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精湛的清修技艺下逐渐暴露出来,首先暴露出来的是巨大的螯足。

该大型甲壳类动物保存了背面被细小颗粒覆盖的螯足,一段细长的胸足碎片,口器和破碎的触角,所有的特征都与桑氏古蝲蛄(Palaeocambarus licenti)相符。桑氏古蝲蛄形如餐桌上常见的小龙虾,与其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这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动物吃‘麻小’的纪录”,邢立达说。

研究者根据发现的螯虾碎片的长度和比例,推算被捕食的古蝲蛄大约有12至13厘米,认为这对于这只矢部龙来说是一顿非常丰盛的大餐。

一亿年前的蜥蜴喜欢吃“麻小”

有趣的是,矢部龙胃腔中缺乏甲壳碎片,邢立达说,“这只小蜥蜴很有可能是捕食了河岸上正在蜕皮的古蝲蛄。”综合所有胃容物记录,尽管矢部龙缺乏明显的游泳形态学特征,研究者仍然认为矢部龙有河岸捕食的习惯。

我们常吃的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起源在美国墨西哥湾北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带,所以也有人称它“路易斯安那州螯虾”。后来被引入中国,因其食用价值成就了风靡一时的“麻小”。我国热河生物群发现过大量的淡水螯虾化石,距今约1.3亿年至1.2亿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沈炎彬研究员曾经研究过这批标本,推测小龙虾是由东亚起源再传往中亚、欧洲和北美。

本次有趣的科学发现不仅让世人了解一亿年前地球就已经存在“麻小“爱好者的事实,更多的是为白垩纪中小型古生物研究做出了贡献。

邢立达表示,本次研究发现对了解白垩纪中小型爬行动物的食谱构成及爬行习惯有很大的帮助。此次甲壳类胃容物的发现丰富了矢部龙的捕食目标,更加明确了矢部龙的古生态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宠物医院春季预防活动来啦!萌动... 随着春天的到来,宠物们的生活体验活动变得丰富,小虫虫也开始躁动起来,它们出现在草地、山川、河流,也可...
熟睡中的哈士奇突然被铲屎官一个... 虽然哈士奇是出了名的爱犯二,爱折腾,不过凡事总要例外,要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哈士奇给我们的感觉就会...
广州客运开了3条猫咪专线,一人... 今年在广州的一些养猫人有福了!他们再也不用让猫咪独自留守,也不用绞尽脑汁的想用什么交通方式带猫咪回家...
那些被迫赶到山上的流浪狗,原来... 每天,在天黑的时候,贺亚梅才会背着个大袋子上山...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还是前段时间疫情管控...
遛猫刚出家门,怎么牵也也牵不动... 遛猫和遛狗一样,让它们有机会接触外面的空气和环境,这也是一种增加主人和宠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方式。有许多...
学动物冬眠?人的身体在冬天也会... 天寒地冻的冬天,很多人会联想到万物凋零,时常感到情绪低落。近日,国外两位心理学专家撰文称,冬季会给人...
4只流浪狗在公司看门一年,竟1... 小白狗、小黄狗、四眼黑狗及小小黑狗,都是生活在拆迁地的流浪狗。它们被北京李逢华爱宠之家的负责人从小一...
二哈隔着玻璃跟小狗吵架,当主人... 说到哈士奇的性格,很多网友都会觉得它是一种爱犯二、爱拆家、战斗力渣的狗狗。近些年来我们身边也是越来越...
90后夫妻收养流浪猫狗开“猫咖... 边喝咖啡边撸猫撸狗,类似的“猫咖”“狗咖”在城市中早已屡见不鲜。而在江苏徐州,有这样一家特殊的萌宠咖...
狗狗被拴在路边,它坐在马路中间... 对于养狗狗的铲屎官,一定是要认真负责,带它们出去玩的时候,记得拴好牵引绳,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还有在...